大推夾屋將會衝擊澳門私人樓宇市場
澳門特區政府為解決本澳居民不同的住屋需求,正構思推出「夾心階層住房」(「夾屋」),充當公共房屋及私人樓宇之間的緩衝類型,為居民提供新的置業途徑。
「階梯房屋」是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於2020年施政報告發佈會上提出的住房構想,根據不同階層人群安居需要及購買能力,劃分為社會房屋、經濟房屋(經屋)、夾心階層住房、長者公寓及私人樓宇,以解決居民住房問題。
「夾屋」定位屬私人性質,面積及配置皆優於經屋,而定價則高於經屋、低於私人樓宇,並在既定年限後可於住宅市場出售。
特區政府就《夾心階層住房方案》公開諮詢,尋求定義「夾心階層」的共識,釐定申請資格、定價及禁售期等。
諮詢文本已就夾心階層的定義提出兩個選項:第一類包括收入水平超出經屋申請上限及經屋申請排名靠後人士;第二類包括是收入水平超出經屋申請資格上限,並訂明經屋與「夾屋」申請不可重疊。
「夾屋」申請者的最低月入只可比現時經屋的月入上限低百分之五十、二十或相同。每月入息上限,只可比現時經屋的月入上限高百分之十至二十。現時,二人或以上的經屋申請資格的月入上限為77,820元,此標準已涵蓋超過本澳八成有條件購買私人樓宇的家庭。
據据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,截至2019年底,澳門已建成的住宅單位有234,059個,包括私人樓宇、 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。其中,私人樓宇單位182,827個、經濟房屋單位36,963個及社會房屋單位14,269個。
按政府計劃,澳門新城區將有28,000個公屋單位,而偉龍地段則有6,500個公屋單位。在建的社屋單位及籌建中的長者公寓合共近40,000個公屋單位,也將陸續推出。據土地工務運輸局工務局統計,目前在建及計劃興建的私樓單位有10,000多個,意味著未來將有50,000多個住宅單位供應。現時全澳家庭群體不足20萬,但單位卻近23萬個。預計2040年,全澳的家團將增加至四萬個。此外,政府收回了80多幅閒置土地,雖然不會全部用於建屋,但這些土地已經足夠。
本公司認為,若政府推出夾心階層住房,需要重新制訂適用的法律,以及大量時間和行政成本。有關方向能否達到政策預期,仍是未知之數。「夾屋」將令本澳樓市更複雜,會否衝擊樓價,還需視乎具體定價及其他安排。
若政府化身為發展商,勢必與私人發展商競爭,衝擊私人市場。若制訂「夾屋」規劃,最好是先優化現有公屋的申請條件。澳門地小,房屋的法律制度理應越簡單越好。
其次,政府提出夾心階層住屋構思後,令部分高樓齡的小業主擔心未來「夾屋」會衝擊樓價。期望政府如果推出新政策,能優先考慮本澳現有23萬小業主。若因推出「夾屋」而導致用家權益受損,屆時又會出現新問題,其影響不容忽視。